對話童心,天性樂園:杭州江南實驗學校教育集團江暉小學 / 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作者: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杭州市高新區(濱江)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緊緊圍繞“建設天堂硅谷”的戰略定位,成為杭州最具青春創新活力之區。本項目選址位于高新區中心地塊,設計伊始,我們便問自己一所位于科技之芯,面向未來接軌國際的小學,將會有怎樣的傳承與突破呢?
這次,我們希望孩子能飛揚天性,真正地成為校園的建筑者!
△項目視頻 ? 李逸
與城市對話——場地環境的思考與回應
高新區大量人才的引進,對于優質教育資源需求激增,與此同時,在這個快速發展的中心地帶,每一寸土地都需要被高效利用。
為了緩解高密住宅與繁華商業帶來的負面情緒,我們將運動場、體育館及餐廳置于用地外側,阻隔來自外界的干擾,同時便于周邊社區共享。

△校園周邊被高層環繞 ? 李逸
南側北塘河景觀帶景色優美空間開闊靜謐,為何不把普通教室朝向最美的景觀呢?普通教室朝向南側開闊的視野與景觀一字排開,通過正南北呈鋸齒狀的排布形成自遮擋輔以層間遮陽挑板來減少直射陽光的刺激,使日光更柔和。

△校園南側擁有絕佳的景觀視野 ? 李逸

△小學面向南側城市公園豐富的形態 ? 李逸
校園專業教室和各類大小的學術交流區圍繞中庭集中設置,銜接南北,最大化預留綠色開放空間。

△小學運動場側形體關系 ? 李逸

△小學運動花園 ? 李逸

△小學豐富的形體組合 ? 李逸

△小學架空風雨跑道 ? 李逸
我們試圖通過地上港灣式緩沖空間與地下機動車接送流線來解決接送難題,圍墻也不再被視為界定校區邊界的消極構筑物,而是通過退界巧妙地結合造型,給家長提供了遮陽避雨的室外休憩空間。
與校園對話——立體的創造性學習社區
每個班級都能形成一個“家”的概念,而承載班集體的容器便是教室,孩子們開始建立歸屬感,那么教室之間就形成了“班級鄰里”的概念。我們希望引導班級之間的共享交互是親切且包容的,鼓勵孩子們勇敢地跨出交往的第一步。

△爆炸軸測 ? 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普通教室內部的個性化輔導區,是班集體專屬的拓展空間,門口的玄關空間,是班級在鄰里關系中的過渡空間,更能提供心理上的安定,學生可以放心大膽地展示他們的個性,培養社交意識;北側錯動的空間與陽臺則是同年齡段學生共享的非正式學習場所,而這些空間共同組成了學習社區中的“班級鄰里”。

△教室前的玄關空間 ? 李逸

△教室南向開闊的景觀視野 ? 李逸

△教學區公共走廊 ? 李逸

△天光活動室 ? 李逸
校級共享空間又環繞著教學綜合體中庭設置,便于學校根據不同的教學計劃打造成沉浸式的主題博物館,集教育主題展覽、體驗式互動、項目式學習、開放式教學空間多功能于一體,形成我們所期待的立體的創造性學習社區。

△流動的中庭共享空間 ? 李逸

△二層共享中庭 ? 李逸

△開放閱覽空間 ? 李逸

△中庭可以開展各種功能 ? 李逸
小學與幼兒園并非完全割裂,景觀通廊是南側景觀帶的延續,也是成長的紐帶空間。

△小學與幼兒園之間的共享廣場 ? 李逸

△小學與幼兒園間的景觀通廊 ? 李逸
與孩子對話——空間王國,光影游戲
在室內外空間的組織模式上,我們試圖模糊教學空間與交通構件的界限,采用尺度豐富的中庭、下沉庭院、層層屋面、廊道灰空間等來串接地上地下的各類教學單元,營造了無處不在的非正式學習空間。當孩子們去探索、疑問、溝通的時候,學習便產生了,而正是這些流動的空間組成孩子們的夢想王國。

△花園中的校園 ? 李逸

△剖透視 ? 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地上地下連續的庭院空間 ? 李逸

△下沉庭院與流動平臺 ? 李逸

△運動館室外活動平臺 ? 李逸

△朦朧的建筑夜景表皮 ? 李逸
光影聯系著萬物,空間離不開光影。
校園整體的素雅的淺灰色基調中,通過建筑形體的退疊、穿插、架空來搭建光影,淺灰色的穿孔板,鋁板和木紋肌理的清水混凝土的運用則將不同的光影效果傳遞到室內。同樣的色彩基調,不同表面肌理與質感,形成非常飽滿的視覺體驗。

△小學流暢的造型及材料組合 ? 李逸

△建筑局部 ? 李逸

△立面局部 ? 李逸

△輕盈的擊孔鋁板表皮 ? 李逸

△清水混凝土與光影 ? 李逸

△中庭的光與影 ? 李逸
小小的光影變幻著,是孩子們最真實的游戲,追逐著,探索著,夢想著。我們希望在一個童趣柔和的環境里,由孩子們自己成為校園的畫筆,有機生長。
項目圖紙

△總平面圖 ? 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一層平面圖 ? 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二層平面圖 ? 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三層平面圖 ? 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四層平面圖 ? 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屋頂平面圖 ? 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立面圖 ? 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剖面圖 ? 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杭州江南實驗學校教育集團江暉小學
項目類型:教育建筑
項目地點:浙江杭州
設計單位: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主創建筑師:范須壯、王豪
建筑團隊:范須壯、朱睿、王豪、徐蓀、劉佳、余釗炳
結構團隊:沈金、王俊、王成志、李麗
給排水團隊:陳激、陳飛、趙潔欽
暖通團隊:仇宇、郭軼楠
電氣團隊:鄭國興、楊凱、丁立、范宏建
智能化團隊:李向群、袁驍男、葉敏捷
幕墻團隊:白啟安、陳棟、楊東艷
室內團隊:李靜源、胡栩、陳裕雄、賈茹、黃麗璇、王冠粹、郭思聰、彭文輝
景觀團隊:姚浩軍、魯群英、葛敏杰、尹志弘
設計開始時間:2017年12月22日
項目完工時間:2022年8月3日
項目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場地面積:29520平方米
總建筑面積:41439平方米
地上建筑面積:22389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積:19052平方米
業主:杭州市濱江區教育局
代建方:杭州綠城濱峰建設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浙江中豪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材料:擊孔鋁板(廣州廓鑫)、清水混凝土涂料(SKK)、鋁合金門窗(佛山鳳鋁)
建筑攝影:李逸
?版權聲明
本文來自 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如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長期接受各類作品、資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