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紀念堂,混凝土圓柱‘滴落’ / Sthapotik
ArchitectureDaily
作者:Sthapotik
原文鏈接

背景 - 蘇菲主義(Sufism)是伊斯蘭教中最令人驚奇和發人深省的思想之一,蘇菲主義源于多種哲學和社會觀點,側重于與真主的親近(Schimmel, A., 1975)。蘇菲圣人通過他們在宗教和傳教上的熱情、以及模范性的品格和人道主義行動推動了伊斯蘭教在孟加拉國的傳播。他們甚至作為統治者的顧問參與地區政治,并反過來影響他們所從事的人道主義工作。Uwaisi 是蘇菲主義的一種 Tariqa(途徑),它在精神上對伊斯蘭神秘主義的詞匯進行傳播,并以 Owais al-Qarani 為名。該項目就是為 Uwaisi Tariqa 的“Pir(蘇菲教精神領袖)”所建的多爾加 (意為陵墓,Dargah)。雖然“Pir”是波斯語,但由于波斯圣徒在該地區傳播伊斯蘭教所起到的作用,在當地進行了本土化改革?,F有的墳墓最初被埋在 "Pir "的住所內,其后又計劃在墳墓上建造一個獨特的(陵墓)結構,以紀念 Pir 的事跡和貢獻。



隨著時間的推移,孟加拉國一直由不同的力量所統治。這片土地也就成為了多領域文化、信仰和哲學的家園。它謙遜地適應了意識形態的多樣性,爾后在文化、宗教信仰和建筑方面形成了其獨有的特征。從 13 世紀開始,直到 18 世紀中葉英國人占領孟加拉期間,孟加拉國就一直由穆斯林統治。在獨立的蘇丹國時期(1342 年至 1576 年),幾乎四分之三的清真寺都建在孟加拉。這一時期的清真寺大多是方形,而不是長方形的土耳其清真寺。盡管在孟加拉國發現的墓葬數量很少,但它們卻彰顯了傳統伊斯蘭形式對當地風格和要求的多樣化有趣改編。多爾加的形成及其物質性就高度受到蘇丹尼時期清真寺和陵墓的啟發。


概念:來自天堂的枝形吊燈 - 設計方法是隨著技術、可用資源、意識形態和當地文化的發展而演變的,并能同時轉化為當地社區自然采用的綜合解決方案。一般來說,多爾加是受人尊敬的宗教人物的墓地,通常是蘇菲派圣人或苦行僧。在波斯語中,多爾加意為“門戶”;就其象征意義而言,多爾加是塵世身體休息和靈魂通過門戶前往天堂的家,而來自天堂的枝形吊燈能通過圣光祝福他們將塵世身體與更高的力量相連接。墳墓的存在和枝形吊燈描繪的圖案共同營造出一種神秘的宇宙氛圍,勾起人們心中的精神性。陵墓外殼是對現實的復刻,但內部空間卻又超越現實。


形體生成 - 方形單體主要見于次大陸伊斯蘭建筑中的墓葬(Koch, E. 1991)。 這些墳墓的設計靈感大多來自孟加拉小屋的傳統結構。Dargah的項目方案采用了相同的方形設計,尺寸為 36'x36'(約1.1mx1.1m),在白色大理石平臺上共容納三個墳墓。與 Vitti 傳統小屋有所不同,Dargah 的底座也相應升高到了 3 英尺,繼而融入到住宅區的自然環境中。因此,建筑師試圖在項目中保持非正式的自然姿態,而非創造一個明顯的入口。此外,方案還標明了結構的各個角落,直觀呈現出該體量的三維形態。



該結構的高度在 3 英尺見方(約 0.9 米)的基礎上升起,共有 24 英尺高(約7.3 米)。其天花板由 36 個圓圈組成,靈感來自蘇丹尼時期的多圓頂清真寺;而在天花板的 36 個圓形孔洞中,有 16 個被設計成了圓柱形的滴落物,并掛在華夫格天花板上。這些圓形沖孔和懸掛的圓柱形滴落物共同出現在了一盞充滿活力的枝形吊燈中。自然光通過這盞枝形吊燈滲入Dargah,在地板上形成自然圖案。為了給項目結構建立一定的重要性,建筑師還使用了常見于蘇丹尼時期清真寺的轉角炮塔。經過設計改編的重復炮塔組成了多爾加的側立面,創造出一種熟悉而又新穎的標志性構圖,以吸引社區的關注。改編后的炮塔是半圓形的,上部穿孔以用于自然采光和通風。


施工調整 - 由于資源有限,項目采用了當地泥瓦匠和本土的施工技藝。由于當地竹子自然長度的限制,腳手架需分三次搭建才能抵達 21 英尺高(約 6.4 米)的天花板。而施工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當屬借助當地施工技藝從華夫格板上懸掛 6 英尺長(約 1.8 米)的混凝土圓柱形滴落。工匠要首先要鑄造帶有圓形沖孔的華夫格板,再將圓柱形滴落物懸掛在上面;每個圓柱形滴落物都需要四個部分的金屬模板,而每個部分又由兩個 3 英尺高(約 0.9 米)的單元組成,以便在華夫格結構間鑄造 6 英尺長(約 1.8 米)的滴落物。自然光透過穿孔板滲入這些圓柱形滴落,營造出戲劇性的環境氛圍;半圓形的磚塔則是參照吊燈天花板的邊緣所鑄造的。


材料 - 項目磚塊的年代可追溯到中世紀時期的孟加拉佛教寺院。在蘇丹尼時期,磚和陶土裝飾是圍墻的主要材料;同時,當地社區也對紅磚結構的粗獷外表以高度認可。為實現整體環境的統一并賦予項目以意義,建筑師將紅磚作為多爾加的外殼和底座;并從附近的磚場手工挑選了自然燒制的紅磚,以在各個層面實現本地化。作為結構元素的柱子、板材和圓柱形滴落由混凝土制成,因其在功能上對更大跨度和滴落負載的結構需求、以及施工的靈活度。最終,三座墳墓被放置在磚地板上方凸起的白色大理石底座之上。













項目圖紙

△總平面圖

△立面圖

△剖面圖

△分析圖

△分析圖

△結構分析圖
項目信息
建筑師: Sthapotik
面積 : 約196.58平方米
項目年份 : 2022
攝影師 :Asif Salman
主創建筑師 : Sharif Uddin Ahammed
制圖與現場監督 : Sharif Uddiin Ahammed, S.M. Mushhfiqul Karim, Sadeka Badiozzamman
記錄團隊 : Sharif Uddiin Ahammed, Syeda Saikha Sudah, Asifa Jamal
地點: 孟加拉,Manikganj
?版權聲明
本文來自 ArchitectureDaily,如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長期接受各類作品、資訊投稿。